这原本是一篇在年前就该发出的类似“年终总结”,至于之后的故事嘛聪明的你已经猜到了.......
能在一座城市居住半年以上这对我来说是件很新奇的事,当然前提是你知道它不是你的最终归宿,更何况,这座城市是北京,帝都哎!
怎么个新奇法呢?当然是能沉浸式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包括但不限于:模仿当地方言、吃特色美食、感受当地文化、游玩名胜古迹等等。在无形之中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我们在一个城市居住过的痕迹,这痕迹可能只有等到你又搬去另一座城市的某天才会猛然发觉。
我爱这“痕迹”,简直着迷。不同的思想、文化、观念的碰撞是多么美妙哇,更何况总有新的美食、美景在等我,生活是多令人期待啊。
因此,仅就来北京工作这件事,已经让我感到足够幸运。
此篇推文既是北京生活一年的一次小小总结,也是一些平时生活的记录。
1.干燥
我是油皮,或者至少也是个混油。
但北方确实是个能随着季节变化给你的“油腻等级”降级的地方,例如我这个混油在夏天的时候就被降为“正常”,而在冬天的时候就会被降为“干燥”。
这种干燥在你用清水冲完脸后感受尤为深刻,因此你一定要在用毛巾擦完脸后火速赶往卧室,开始你的水乳霜保湿工作。如果很不幸的,这时你正好在跟人闲聊,或被其他事情阻拦而不能火速开始你的保湿工作。你就能明显感觉到水分在脸上快速蒸发,脸颊的表皮细胞像是在为争夺水资源而互相拉扯,对了,就是“拉扯”这个词。
慢慢的这种拉扯感由脸颊到额头再到下巴最后是鼻头,恭喜你,如果干燥到了这最后一步,你的整张脸就像是被敷了一层在不断往后拉扯的保鲜膜。
除了脸部,身体的干燥也很明显。
记得刚来北京时我还保持着在南方养成的每天洗澡的好习惯,连续几天之后就发现身上的皮会干燥到裂开,因此慢慢的我有了自己的保湿秘籍:那就是不要把自己洗得太干净!例如虽然是每天洗澡,但我也是隔一天才会用一次沐浴乳。
直到有天我跟朋友吐槽起“不敢把自己洗得太干净”这件事,朋友反问我,说:“你为什么不用身体乳?”我这才想起来还有身体乳这种东西。
你要问我现在呢?现在我已经成功养成三天洗一次的习惯而且感觉甚好。
2.蟑螂
在我不大用的厨房里,总能看到很多莫名死去的蟑螂。
北方的蟑螂不像南方,个个身材饱满,偶尔碰上个“祖宗辈”的,甚至能长到槟榔般大小,而北方的蟑螂——至少在我的租屋,身材就娇小多了,以至于在南方见惯大个头蟑螂的我,好几次俯身盯着那些六脚朝天的尸体琢磨这是个什么东西?才确定说,嗷!是蟑螂啊!
你看,南方果然是比北方好吃,连蟑螂都这么说。
我为这些孤独死去的蟑螂幼崽(也可能正值壮年)而感到深深难过,毕竟死在寄宿的厨房里着实罕见。这里要说明一下我从不在家里喷杀虫药。因此死因不详,姑且就当你们是饿死的吧!
在家不习惯戴眼镜的我,偶尔走到厨房远远看过去一两个尸体还以为是灰尘杂屑,不予理会。等日子久了,尸体积攒得多了,或在冰箱下,或在水池里,或在橱柜里,或就随意分布在厨房地板上,我才察觉是时候该收尸,送它们上天了。
因此每每清扫,我总是于心不忍,好好的怎么就去了呢!我用扫帚带起一阵微风轻轻抚摸它们死去的肉身和孤寂的灵魂。想象一下在无眠的漫漫长夜里,空空如也的肚子折磨你们的大脑、刺激你们的神经。终于不堪饥饿,你们带着亲友的祝愿甘冒生死之大险挺身出洞,但最终也没能带回期望的食物而饿死他乡。好一种值得敬佩的冒险精神!
正当我沉浸在这大无畏境界之中连连感慨时,扫帚旁突然闪过一只蟑螂,它察觉到人类的危险气息,想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躲过我犀利的目光。由不得片刻犹疑与思考,我起身就是一脚,啪!结束了它短暂的一生。
扫帚一并带过。
这样想来,你们还是饿死的好。
3.垃圾分类
在我刚住进小区的时候,我们还是不用垃圾分类的。直到在我不经意扔垃圾的某一天,突然发现垃圾桶都重新整齐排列并给它们安置了故宫式的屋檐,还安排了一个固定的看管人员。
北京的垃圾分类目前没做得像上海那么严,现在只需要区分“厨房垃圾”和“其他垃圾”。虽说没那么严,但刚开始实行总是不习惯的。
因此看管人员远远的看到人提着垃圾走过来,就赶紧接过垃圾并问:“厨房垃圾分了吗?”如果分好了,他就欣慰点头;如果没分好,他就会教导一番说:“现在厨房垃圾要分开了......。”然后自己打开垃圾一点一点翻找看有没有厨房垃圾。
那是我第一次分类厨房垃圾,当我拎着这袋“厨房垃圾”下楼,幻想着我就是那“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啊!当大家都还在为垃圾分类而愁眉苦脸,偷摸着扔垃圾时,我就率先自觉地把垃圾分好了,这是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啊!(此段重点:幻想)
因此到了楼下,我特意关注看管人员有没有在现场,很好!他在现场!因此我盯着他,他盯着我的垃圾,在经过“厨房垃圾桶”的时候我以一个完美的抛物线结束了这趟垃圾分类之旅,还不忘给管理员一个自信的微笑。
而就在转身的刹那,管理员叫住了我,“你,你在干什么,厨房垃圾要分开不知道吗?”我赶紧解释说:“我分类了呀!这袋就是厨房垃圾!”正说着管理员把手伸进垃圾桶,把我那袋“厨房垃圾”打开,把袋中的垃圾倒出,最后再把塑料袋扔进了“其他垃圾桶”。
一顿操作着实让人尴尬,原来“厨房垃圾”要这样分类。
4.北京公交
北京的公交车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公交车。
这“最好”不仅体现在公交车本身的外观设计、内部质量、乘坐舒适度,还体现在公交线路、时间班次、站点的站牌、车内双人乘务员、站点志愿者服务等等设计。当然这些我并不专业,仅是以一名普通乘客的身份来看,打心底里夸赞北京公交做得真好。
但做得好也不影响我多次坐错车,相信我,你也会的。
就拿300路公交车来说,它分四条路线分别是:300路(外)、300路(内)、300路(外快)、300路(内快),但你大老远乍一眼看过去,它都叫300路啊。
如果很不幸坐过站了,别想着说走几步就到了。我感觉北京公交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1KM起步;如果方向坐反了,别想着说那就走到马路对面呗,连接马路对面的要么就是一个长长的过街天桥,要么就是一个长长的地下通道。哪个都不轻松。
上过街天桥的楼梯也颇有特点,有旋转滑滑梯型、曲折Z字型、斜坡长条型等。总结起来就是:都很费劲,尽量避免过马路。而当夜幕降临,一个人站在过街天桥向下看被网友吐槽是“鸳鸯锅”的道路,听着呼啸而过的汽车声,还有被照得通亮的高楼大厦,我想这孤寂只要站过的人都懂。
说回北京公交,它带我走过了大部分北京的出行地点,夏天我坐它赏北京的景观花草,秋天我坐它赏金黄的树叶,冬天,就在前几天,我坐它赏长安街的雪景。要是注意不同的景观搭配不同的背景音乐,这体验也不比看电影差呢。
5.秋天
说完“最好的公交”来说“最好的秋天”。
我认为北京最好的季节是秋天,要说具体的时间应该是9月初至10月国庆,国庆之后就会开始降温(ps:这是我在天津四年总结出的小小规律,仅供参考哈)。
因此在这最好的时节要做什么呢?当然是抓紧玩呀!
想爬什么山?
赶紧爬!随便什么山都好看都舒服!
想去什么景点古迹?
赶紧去!这么舒服的天气不去难道要等到大热天大冬天吗!
想跟男女朋友约会?
赶紧约!这天时地利就等你“人和”了!
不推荐的地方:所有跟风的景点。例如枫叶变红时的景山公园,有太多人就趁着那一两周想去景山赏红叶了,像我这个头就只能淹没在人群中看人头。
其实北京的秋景,坐公交车就能赏得很舒服。或者找一个离你住所最近的公园,可以是晚饭后也可以是清晨。大可拿出一副老大爷遛狗的姿态,慢慢悠悠的看花看草看树看狗,看老人小孩情侣夫妻,看跑步拉伸广场舞健美操,随便吧都可以,你会收获快乐的,真的。
结尾
最后,还有很多生活里的小点以后再慢慢说吧,总之在北京这一年收获很多,新的工作新的朋友新的体验等等。
正如我开头所说,能来北京工作这件事,本身就很幸运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